抑郁症作为全球主要精神疾病负担,其性别差异长期以来困扰着医学界 —— 女性终生患病风险约为男性两倍。并且,在全球约3.5亿抑郁症患者中,女性占比显著高于男性。而过往研究多关注心理社会因素,而生物机制研究相对滞后。在临床中男女患者对日常压力的反应模式截然不同,但背后的生物学基础一直模糊不清。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原藏药资源质控与药理毒理评价研究团队采用行为学,病理学,多组学等方法,通过慢性应激小鼠模型,从静态机制和动态过程解析性别差异生物学本质,发现压力下雌性表现焦虑样行为、多巴胺水平升高且肠道乳酸杆菌科减少,雄性表现抑郁样行为、多巴胺水平降低且乳酸杆菌科增加,雌性在恢复期抑郁持续恶化而雄性缓解,体重恢复能力更强。其中,雌激素代谢失衡是关键纽带,压力前后雌性相关代谢物波动显著,且肠道菌群对雌二醇的降解在雌性中更明显。该机制涉及脑 - 肠 - 性腺轴三重失调,包括多巴胺系统调控、肠道微生态紊乱和雌激素代谢异常。本研究为抑郁症性别特异性干预提供多靶点方向,如补充特色高原植物多糖组分改善产丁酸菌群丰度、调节雌激素代谢通路和抓住恢复关键期干预,以实现性别精准的早期干预。
相关研究成果以?A Study of Sex Differences in the Biological Pathways of Stress Regulation in Mice和?A study on the differences in the gut microbiota and metabolism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mice in different stress periods?为题分别发表于?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中国科学院-医学2区,影响因子5)和?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中国科学院-医学4区,影响因子2.7)。
西北高原所博士研究生乔亚俊为论文第一作者,毕宏涛研究员与魏立新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本工作依托中国科学院藏药研究重点实验室和青海省藏药药理学和安全性评价研究重点实验室,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171863)、青海省创新平台计划项目(2021-ZJ-T02)和中央财政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2025ZY010)等项目资助。
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cns.70433
雌雄小鼠应激脑-肠轴调控差异示意图